芦溪镇位于顺庆区北部的中心区域,距市区约10.2公里,辖区面积24.2平方公里,是“南充向北、顺庆向上”的发展关键节点,是顺庆“三箭齐发”中线突破的重点片区,区位优势独特,交通通畅便捷,资源优势显著,人气商机兴旺。
近年来,芦溪镇按照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 工作要求,全力推进集镇建设的同时,积极调整优化产业体系,营造宜居环境,凝聚发展动能,并且不断厚植人文根基,补齐便民功能,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产村镇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努力将芦溪镇建设成为山水田园城和谐发展的特色小镇。
芦溪镇雍家沟村脱贫奔康产业园里,近千亩的园区一眼望不到边际,一条条种植带如水波一样荡漾开来,在温暖的阳光下更显勃勃生机。
雍家沟村脱贫奔康产业园辖5个组,面积900余亩,品种以优质晚熟柑橘、脆红李、中药材佛手为主,其中晚熟柑橘约250亩、脆红李200亩、佛手250亩,以及其他果树200亩。园区推行“宽厢、开沟、聚土L-SD地步覆盖,水、肥、药一体化”等果树栽培新技术,实现田网、路网、水网、渠网四网配套。
“我率先报名参股产业园,现在通过股权分红、在园区务工,保守估计一年收入可达两三万元。”村民李和平是产业园的股东之一,他高兴地对记者说道。“园区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专合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园区务工得薪金、股权分红得股金、庭院经济得现金,实现当地贫困户稳定增收。”雍家沟村任跃告诉记者。
眼下,正是吃小龙虾的旺季。在芦溪镇张家桥村4组,一个个池塘内小龙虾成群,村民捞起龙虾,将其装车,运往外地销售。在脱贫攻坚中,张家桥村把发展水产养殖业作为带动村民致富的突破口,引进业主发展水产养殖。目前,该村小龙虾养殖面积已达上百亩。水产养殖业发展起来后,该村30多户村民实现增收,产业有效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我们镇坚持‘市场需要+群众意愿’‘配套主城+乡村振兴’‘深挖底蕴+节会经济’三个结合,全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配套工业、发展乡村旅游,一直在优化产业体系,助推全镇经济发展。”芦溪镇党委书记彭松林介绍说,目前,芦溪镇结合主城区市场需求,推行“农超对接”模式,整合资源,努力打造“土货产销一体化”经济,全力发展观光体验式农业,建成2000余亩的顾家店村、雍家沟村连片脱贫奔康产业园;投入千万的“清鲜源”休闲农旅产业项目初具规模;张家沟村小龙虾产业基地、董家沟村以桃李为主的特色经果产业园已建成投产,世顺农业“世顺虫草花”品牌远近闻名,“芦溪特产”打入市区各大超市,市场反响良好,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
同时,围绕服务主城、配套周边,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搭建优质工业发展平台,大力实施民营经济培育工程,打造高标准民营经济产业园,培育小微产业创业园1个,入驻企业2家,年创税收120余万元,联合万吨粮食储备库建设推动罗家坝新区建设,拓展创业园用地50亩,中型水库永丰水库开工建设,一手抓产业项目建设,一手抓企业平台打造,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在芦溪镇兴阳山村,75岁的村民雍井忠在自己新家的院坝里打扫落叶、尘土。记者看到,庸井忠的家两室一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卧室里,帮扶单位送的电视机摆在显眼位置。另一间卧室里放着崭新的衣柜。“这个柜子也是帮扶单位送的。”雍井忠对新家非常满意。
“我的身体差,家庭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越来越破败。”谈起过去,雍井忠说,老房子屋顶漏雨、四壁透风,已经不能住人。正当一家人为住房问题发愁时,党和政府送来了及时雨。D级危房新建,让老两口在古稀之年住上了新房子。赶在去年冬天到来之前,雍井忠一家搬进了新家,再也不担心淋雨受冻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芦溪镇优先保护林耕地、田园,芦溪河库水源,明确生态保护的控制界限,坚持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作为首要工作。在筑牢基础方面,投资1000万元,完成潆新路场镇段提档升级改造、弱电下地、150盏路灯新安装;投资近500万元,建成市民文化广场及疏散基地;完成芦溪片区电影院综合文化基地规划选址,城镇整体形象得到全面提升。扎实抓好近8000亩公益林管理,建立管林护林队伍,保护好芦溪绿肺。
在补齐短板上,整合资金5000万元,实施芦溪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工程,集镇已实现65%的污水集中收集处理,2020年将全面建成场镇污水管网,实现应收尽收,处理率100%。在芦溪镇猫儿沟村,建起了芦溪镇污水处理厂。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生活垃圾污水进入到厂区,首先通过回转式格栅除污机清除固体垃圾,然后进入到处理池,经过生化处理、旋流沉淀、紫外线消毒等诸多工序,处理后的达标水体被外排到芦溪河中。外排水体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类标准,可用作城镇景观水等用途。今年1月投入试运行的芦溪镇污水处理厂占地5亩,总投资1600万元,设计日最大处理污水量2000吨左右。目前,芦溪河防洪堤建设项目也已完成设计,拟于年前内开工建设,将完全解决原河段防洪质效不高的问题。
在优化风貌上,全面启动全域人居环境风貌整治,重点整治兰渝铁路、潆新线沿线,扎实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摆顺扫干净”成为群众良好的家居习惯;开展垃圾治理、污水整治、厕所厨房革命、畜禽污染防治行动,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美丽乡村焕然一新。2016年以来,建成新村聚居点10处,李家祠村、大岔山村获得省级“四好村”称号。
位于芦溪镇的南充市鑫华通电力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下称鑫华通)车间里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工人们将包括变压器在内的成套电器设施安装进配电箱里面。整套设备就像一个小房子,有做了防水的屋顶,四面有门能打开,里面有变压器、各种线路开关,既美观又安全。鑫华通是温州乐清人陈何峰在南充建的厂,从1998年他来到南充打工,到如今成为老板,如今,鑫华通的产品畅销成渝两地,年产值已超过千万元,陈何峰不仅实现了华丽转身,而且还在南充成家,实现爱情事业双丰收。
“我们正积极搭建民营经济发展共享平台,通过创新‘社会资本+企业自投+镇村投入+群众自筹’的‘共享’投资、集资兴建方式,搭建民营经济入驻平台,积极开展乡友招商,配套成渝、三区产业链招商;号召发展‘归雁’、能人、大学生返乡创业,研究出台相关招商引资政策,助力全镇经济发展。”彭松林说道。
在芦溪镇董家沟村,道路两旁李树连片,林间有不少村民忙着除草。这片李树林是顺庆区兴阳联帮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该合作社自2015年创办以来,在村民董朝阳带领下发展种养结合产业,成效良好,不仅带动村民实现增收脱贫,去年8月还被原省农业厅评为“四川省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今年49岁的董朝阳是顺庆区芦溪镇兴阳山村人,3年多前,他在顺庆城区包工程,一年能赚好几十万元,一家人生活过得不错。然而,逢年过节回到老家,董朝阳看到村里大片土地撂荒,心里却感到难过。“作为一个农民,我从小对土地就有感情。”董朝阳坦言,那时起,他就想回村发展产业,盘活撂荒地。2015年5月,董朝阳在兴阳山村租下一家养猪场,2016年初,他用流转承包200亩土地发展种植业,在董家沟村组建了兴阳联帮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种养结合产业。现在合作社有10余名合伙人,固定工人达40余名,都是村民,其中一部分是贫困户。董朝阳计划不断壮大合作社和产业规模,带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成为致富带头人,如今,栽种李子的同时,董朝阳还在网店平台开设了网店,争取利用互联网把合作社的农副产品销售到一、二线城市,同时发展集观光、采摘、民宿、垂钓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旅游业,吸引市民到村里旅游,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在机制创新方面,芦溪镇还建立社会管理应急保障总队,整合镇村干部、低保户、贫困户、党员代表、农村先贤,成立社会管理应急保障总队,重点负责应急防灾、消防救援联防联治,平安建设、社会评价满意度宣传,秸秆禁烧、畜禽污染防治等工作。目前总队人数近300人,并建立14支分队,建成5个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