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环保部对水产养殖业环保工作越抓越紧,越来越严格,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欧美各国就对养鱼污水排放实行了严控。这些发达国家为了优化环境、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已不再大规模开挖鱼池,而是以出台经济、财政、立法等有关政策来推动工厂化养鱼的发展。现在法国的内陆养殖基本都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养殖量70%是在循环水里实现的。挪威的大西洋鲑养殖,淡水时期(小鲑鱼以前)都是在循环水内进行的,而由于挪威得天独厚的峡湾条件,大西洋鲑的养成大多是在网箱内,而近年为降低因感染海虱造成的损失,养殖公司大幅延长了路基养殖时间。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一个好的选择。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工厂化养鱼,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情况如何?就这一问题,日前笔者采访了相关院校、企业负责人,试图从工厂化养殖设备企业的发展去解读我国工厂化养殖现状。
工厂化养殖设备大致分为养殖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设备、生物池、消毒系统、脱气和氧气泵等)、养殖设施的保温隔热与通风系统、养殖生产的检测和控制管理系统等。“近20年,我国水产养殖设备发展突飞猛进,尤其表现在工厂化(封闭或半封闭)循环水养殖上。如微滤机,就有履带式和滚筒式两种,其中滚筒式国内已有几十家制造商。循环水是一个系统,每个环节都要匹配,这就是很多国外的设备在国内水土不服的原因。再好的设备也需要有一个好的管理,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才有助于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更胜一筹。”工业化水产养殖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宣传部长陈海龙介绍道。
循环水系统包括很多设备,只有每个设备都能很好的协同、符合养殖对象的需求、实现投资人的目标,这个系统才能有效运行。
“现在的设备供应商往往偏重于某个独立设备性能的优劣,其次是系统整合。作为使用者,能遇到系统性思维比较好的设备供应商真的是很令人兴奋的事。”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西洋鲑养殖基地项目副经理江鑫说,“不一样的物种对循环水系统的要求不同,这就要求方案设计从其生长诉求和养殖环境两方面的协同性来予以均衡。养殖工厂和循环水系统的实质就是一个‘媒介’,将外部环境资源与养殖物种生长和福利诉求相协调,对外部不利条件加以抵御,降低其影响。如果刻意要评价循环系统的好坏,不妨应用评价‘媒介’标准:考察如何以更低的成本协调环境压力和养殖品种诉求间更大的矛盾,这是一个通过外部条件来考察系统运行效率的问题,需要系统性的思维加以解决。”这里指出了现在我国工厂化养殖设备公司发展的一个主体问题,也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那就是资源整合,以此来实现各设备有效协同。如设计循环水泵,就一定要考虑后续设备需要多大的落差、流速和流量等问题。如果考虑不全面,很可能水处理达不到效果,养殖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无法运转,造成投资浪费。也就是,以后工厂化设备企业可能不会只单生产一种设备,如微滤机、紫外线杀菌器,而是一整套循环水设备,或某个配套板块的所有设备。如青岛海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就提供了一整套循环水制备、销售和安装等服务。
另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是工业化水产养殖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7年4月在北京成立,通过搭建工业化水产养殖与装备技术服务平台,凝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着力解决企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多方面需求。据悉,今年6月下旬,中国工业化水产养殖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就在山东省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投资建设“中国工业化水产养殖技术与装备产业园”达成了合作意向,该项目是由联盟内的会员单位做配合协同进行建设。
目前,中国设备企业制造工艺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细节方面。蓝色粮仓海洋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雷东认为:“我国工业化循环水养殖装备产业在接下来的3年~5年会有井喷式的发展,广大装备企业应结合我国国情,在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上向国际领先水平靠拢,加大研发创新投入,避免同质化和价格竞争,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针对市场制造精品。”
价廉一直是“中国制造”的优势,但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逐渐发展,物价水平的提升,这个优势逐渐减弱,从而被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国家取代,所以如何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变得特别的重要。这在工厂化养殖设备企业也同样适用。当然,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在向这方面发展,如山东远图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臭氧消毒设备,采用双套设备整合为一套设备,可以一台工作一台备用,这在易腐蚀的海水工作环境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此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也得到了国家以及各科研院所的全力支持。如青岛海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有长期合作;而南通齐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则联合中科院海洋所(南通)、大连海洋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发了对虾低盐度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山东广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承接了“‘十二五’数字化海水养殖自动控制装备产业化项目”,与山东烟台地质工程勘察院、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烟台大学等共同组建了“山东省海洋观测监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
现在国内水产养殖业仍然是以散户为主,在规模上、资金实力上、意识水平上都还不够成熟,所以工厂化养殖在市场推广方面还稍显滞后。工厂化养殖是采用类似工厂的生产方式、组织和安排水产品养殖生产的一种经营方式,反映了养殖生产方式向工业化转变的过程。所以工厂化养殖实际上和散户养殖在生产、组织和经营上是有差别的。
青岛海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涛认为:“现在中国水产养殖其实是以小规模养殖场为主,水平参差不齐,有实力的养殖企业很少,很多不规范散户的价格对正规大厂的市场行情报价也是干扰。目前,水产养殖还很难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散户分布太广,欠发达区域太多,没有大的规模化企业对其进行整合。现在有的地方兴起养殖合作社,但其实还是农户的合作生产方式,在资本运作、经营管理上仍然比较松散,和公司制的管理还是有很大区别。”
东营海容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王振表示:“市场要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像我们公司生产的海容建筑节能模块,把它运用在水产养殖方面,不仅施工便捷简单,还能解决传统养殖池裂纹漏水、渗水的问题,内外双层保温,冬季养鱼虾如果不换水基本就可以不额外加热。现在环保压力慢慢的变大,对保温节能的需求肯定会慢慢的高,新兴市场已出现,我们公司非常看好这一个市场的发展。”
山东广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赵祚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现在的问题是市场上在感知层面、理解方面还没到某些特定的程度,一般人很难自发的去改变现状。就以我们公司的自动投喂机来说,在解放人力的同时,实现对投喂量的精确控制。但是这涉及硬件的成本投入,有投入才会有回报,将机械的工作交给机械去做,从长远来看,节省的不仅是人力成本,还将个人的精力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循环水技术在国内推广,若忽略国情与业态,照搬欧洲水产强国的市场策略,难免会重技术、轻战略。以挪威为例,中国与挪威虽分别位居亚洲和欧洲最大的水产养殖国与出口国,但在资源管控方面,中国没有挪威的养殖资源配额和许可证制度;在行业聚集度方面,挪威三文鱼前三大养殖巨头占领全挪威产能超过90%,而中国海产鱼类各品类中,排行前三的养殖海产企业统领产能不足行业5%。中国海产难以吸引资本并购重组实现结构优化,若不具备工业化的上游产业以及现代供应链体系发展推动的市场下游‘两条腿’的支撑,即便优势再大,循环水产业发展将举步维艰。”江鑫说道。
蓝色粮仓董事长雷东则认为,我国的水产养殖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目前的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养殖群体绝大部分为个体户,高品质产品在消费市场没有办法获得竞争优势和更好的售价,导致养殖企业的规模扩张、品牌建设和研发投入受制。但我国的水产养殖产业必将走向集约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出现大量规模化的养殖企业,通过高品质的产品和良好服务建立著名品牌,获得更好的效益。
大连海洋大学教授、工业化水产养殖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刘鹰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循环水养殖产业现状特点主要体现为:以养殖工程设施设备单元的开发为重点,以借鉴、模仿、集成国内外水处理设备为特征,对封闭循环水养殖关键基础理论开展了初步研究、产业对循环水的关注和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大规模生产应用较为少见等特点。当前,养殖工程装备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正成为国家重大需求和重要支持方向,未来5年~10年,养殖水处理系统与设施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将得到加强,设备全部实现产业化生产,并部分达到国外领先和领先水平。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精准管理技术标准、生产体系基本建立;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生产应用场景范围逐步扩大,突破300万平方米,封闭循环水育苗系统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并产生效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推广将成为养殖企业自发的需求。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未来的一个大方向,现在环保慢慢的变大的动作必将促进这样的一个过程的发展。而工厂化养殖的发展与工厂化设备企业的发展紧密关联,现在工厂化设备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必定会为以后工厂化养殖的全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资源整合方面占得先机的企业,在以后发展中也会更具优势。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国情与欧美国家不同,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和科技的发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养殖发展的道路,如何在发展工厂化养殖的同时兼顾广大养殖户一起发展,让工厂化养殖成为养殖户自发的需求可以让我们深思。